Monday, June 29, 2015

走在夢想的路上

照片連結自:金石堂網路書店

對於謝哲青的印象,當然是始之於《關鍵時刻》;有趣的是,我不像一般人初初對他的印象來自於談論外星人;當時對木馬的關注度還多一點,只覺得他們都是以歷史人文、旅遊的方向來闡述一些觀點而已,而由於木馬或者眭澔平的口條要好一點,遂,存有的,頂多就是對謝哲青這個人不陌生而已。可隨著偶爾收看,印象轉為:喔!就文青。不過,是曖曖內含光,功力深厚,不是隨便亂掰,但有點內向的文青。那時,也沒特別關注他的背景,只是就片段的言談中才捉摸出,這人是讀歷史、藝術的,爬過大山(也幫忙過救援、搬過大體)、在大英博物館當過助理(這點就肅然起敬了)....總結就是做過很多事,真的是一步一腳印累積過來的人。

這是初略的印象。可,讀了這本書之後發現,謝哲青累積人生的歷程,跟我想的還是不太一樣。我原先以為他就像一般所認為的那種是好學校的聰明學生,照著一般人所想的那樣按部就班平步青雲的踩踏人生階段。結果,不然。完全沒有想到他求學的歷程頗為曲折坎坷,更沒有想到他有輕度的閱讀障礙。不過,這就是造物者的奇特之處,幫你關了一扇門,卻會幫你打開一扇窗;也許不擅閱讀,但,卻對著閱讀有著濃濃的熱情。熱情與渴望,造就不同的態度與高度就會成就想望的人生。

Thursday, June 04, 2015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

有時候我對於某些暢銷書實在有些不解。這本,亦然。

並不是說她的內容不好,而是,女性失婚後迷失自我再從一個旅行中找到自我,重新出發這樣立基的書籍,還真不少。可各個因此而暢銷,再拍成電影,如「托斯卡尼亞艷陽下」或者「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樣,就讓我覺得有點小沒趣了。因為,不過就換湯不換藥,從A地換成B地而已。

說真的,我很佩服作者的勇氣。一個女孩子,要背起大包包徒步走過近兩千公里的山脊,中間還要面對山林裡會出沒的恐怖動物、急遽變化的氣候及嚴峻的地理環境,著實不容易,有爬過山的人都知道。只是,我個人也極度不欣賞作者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還有本事揣著一堆的保險套,沿路上偶爾還會搞得像花癡的專想和人上床,這實在讓我不是很能搞得懂她到底想要幹嘛。

Thursday, April 16, 2015

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

特意找這本書來閱讀的契機很簡單,主要是這幾年來看美國影集的時候,只要是演述法庭戲的劇碼,都常常以登珠峰的種種事件,尤其是此事做為改編延伸。(最後一次是看Good Wife時又提到類似)

要不是去年(2014)發生雪崩事件,1996年的這場山難事件,堪稱珠穆朗瑪峰最嚴重的國際山難事件。

這本書出版的時候,受到了很多的爭議;如果再對照許多影集改編的劇碼,我想,不乏是死者親屬或者是其他生還者控訴作者闡述的不是事實卻可藉此出版書籍得到大筆版稅,又或者是其他登山者在山上的見死不救眼睜看著他人死亡...等等道德倫理問題。這,是一本很美式風格的書籍,加上作者本人,身為「戶外」雜誌的記者的身分,又隨隊上山親身經歷,事後重新探訪其他生還者,比對、查證,閱讀起來我覺得他算撇去自身情感的問題,寫了算是很客觀,平實且流暢的報導文學;即使一些臆測,引起死者家屬的不滿,但是,事件歷經20年,身為旁觀的閱讀者的角度來看,他的臆測推論,不無幾分合乎邏輯的道理。也曾經看過幾則書評,對於台灣遠征隊造成負累,引起山難事件的撻伐(最奇怪的是台灣人自己看了還跟著討伐)。不管是不是後來翻譯有修飾還是怎麼樣,但單就本書來看,作者並沒有撻伐哪一個隊伍或者爭論誰對誰錯的意思。他的本意,是盡量還原事情的真相,除了報導給大眾得知之外,我覺得也不乏是他想從中得以了解事件的一些疑惑(不斷的反證也確實釐清了他當時在山上信誓旦旦的錯誤),創傷症候群的一種療傷方式吧!

山難的造成,通常都是一些各別,當下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特別關係的小事,進而一個連帶一個,串起危機的總和,進而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遺憾;就連作者在本書也有自白,覺得他自己也自以為「應該沒關係」的忽略了一些事情導致夥伴的性命喪失,對其他人見死不救的陰霾也永遠揮之不去。即便生還,我想,他也不見得好受,畢竟,那些死者都曾和他一起朝夕相處,為了同一個目標同甘共苦,一起度過六個星期的夥伴們。

Friday, March 20, 2015

國宴與家宴

本年度第一季的大事,當然就是兩位美食家的殞落。

對於王宣一,坦白說,沒有那麼深入,畢竟,不在那個圈子,沒有吃過她親手料理的食物,就不會有甚麼特殊的感覺,因為,就文字上來看,她的遣詞用字,其實,很樸實,沒有甚麼特殊性。重新再讀一次,仍然。但,隨著歲月的增長,吃食的經驗多了,再重新閱讀時,就比較能夠體會樸實文字下的內涵。

Monday, February 09, 2015

村上收音機2

12年出版的書,甚至3都出來了,最近才在看2也算是滯緩了很久。書籍就是這樣,閱讀,有時候也是需要緣份的。

對於村上春樹,我並不是忠實書迷,曾經有一度想要把他全部的作品都看過一輪,沒成;隨後,過了那個興致也就只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看了。相較於需要偶爾動腦稍微想像一下的長篇小說,村上春樹的雜文集或者隨筆,非常的容易閱讀;也由於他想寫甚麼就寫甚麼的模式,從中可以獲得一些他個人生活模式、興趣、喜好的概括,有時依樣畫葫蘆嘗試,不管是料理、爵士樂、威士忌或者旅行風景,也都可以得到不小的收穫。

閱讀收音機2的時候也是,文字淺顯易懂,可他天馬行空的思考模式總會給我帶來會心一笑、點頭稱是,而嘖嘖稱奇、恍然大悟覺得被啟發的橋段也不少,因為沒有這樣想過,卻覺得也很有道理。例如『體型』那一篇,頗為喜歡去日式澡堂或者裸湯的我,去澡堂的時候免不了也會打量一下別人的形體,可誠如他所說的,因為各式各樣體態的人都有,久了也不覺得怎麼樣;可要是有一天澡堂內都充斥著同樣體型的人,跟他們完全迥異身型的我身在其中,肯定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的啊!『憤怒管理』那篇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與今年KPI內心要更平靜非常穩合,因而更深刻的烙印在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