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02

冷靜與熱情之間(藍)

看完紅藍兩本『冷靜與熱情之間』,會發現迂仁成與江國香織兩位真是有絕佳的概念。紅版表徵下的「冷靜」看完之後異常點燃內心熱烈的好奇追尋;而當藍版所代表的「熱情」逐一被翻閱時,心則慢慢轉變為理性,冷靜地看待所有的故事。

兩位作者的書都是我初次接觸,卻讓我相當驚豔。不論是藍版或是紅版,女主角葵與男主角順正在這兩本獨立的小說中都各自有各自的情人,一對在米蘭靜靜的生活,另一對則在佛羅倫斯、東京生活。兩人著墨的地方不同,卻同樣引人入勝。香織著墨於馬梧和葵兩人之間的生活細節,使我難以自己地勾勒那美好宜人的生活情境;仁成則著墨於身處的環境,於是,隨著順正的一腳一步,我彷若走過佛羅倫斯、米蘭、東京梅丘的大街小巷,透過順正的眼睛,我彷若看到那些他所描述的: 白色、綠色和粉紅色大理石裝飾,洋溢著莊嚴和優雅令人為之震懾的花之聖母院;從正面看那外觀如巨大的皇冠形狀,數不盡的小尖塔伸像天空,比佛羅倫斯大教堂華麗耀眼好幾倍的米蘭大教堂。仁成的書寫,讓人身歷其境,身歷其境的不只是城市那些具體的景緻,還有城市給予人的那些無形意念,就拿順正和老師站在佛羅倫斯教堂廣場上對談的那段來說吧! 老師說:「看看這個城市,這是個倒退回到過去的城市,每個人都活在過去,到處看不到現代的高樓大廈。….看看這裡,時間從中世紀時代以來就靜止的城市。…..」。我(順正)環視廣場。的確,這裡沒有一座新的建築。古老建築的外觀如建造當初般原樣保留迄今。在不損害歷史美觀的情形下保存著整個城市。看到此段,我憾動極了,仁成把佛羅倫斯付予人們最深的意念都給描述出來了,相信所有去過的人頓時會散發出心有戚焉之感,而沒去過的人則延伸出無限的想望。所以說,如果讀香織的書我被給予的是理想的生活氛圍,那麼讀仁成的,則是被給予深刻的都市風情

日本作家豐富的內涵往往教人讚嘆,仁成也是。藍版的男主角順正是一名繪畫修復師,仁成在書中對於文藝復興時代的畫作寫得頭頭是道,一點都不含糊,甚至於順正的爺爺談起繪畫,也相當的精彩。真難想像迂仁成以前是個搖滾歌手。

看藍版時還會驚訝於仁成對小說整個概念的設定。像順正為何是位繪畫修復師?為何要選擇佛羅倫斯落腳?除了和葵的十年約定外,佛羅倫斯那種不流動的時間性、修復師那種復甦過去,重現原貌,和順正那種不敢追求未來,一心停留在與葵相戀的美好時光極為相襯。這樣的手筆,怎麼不教人想要鼓掌叫好呢!順正前後兩女友,一個是日本臉孔卻講著一口流利義大利語,從小生長在米蘭的葵,另一個則是有著義日混血臉孔卻半句義語也不會說,從小生長在日本的芽實,莫名的讓人又產生異樣的感覺。

與香織書寫葵那種觸不到內心,所有情緒都藏的好好的,似乎有一點虛幻的不同,仁成筆下的順正顯然有血有淚的多了。順正透過和週遭的人相處,來了解自己和葵,同時也讓讀者將原先從香織紅版那接收過來的模糊雛型轉化為深刻的瞭解,我不確定兩位作者是不是有事先商量過,但這樣的效果真是教人佩服。兩位作者的書寫雖然方法不同,但不管是葵那種表徵下幸福的過日子其實是在逃避內心對順正最深的思念,或是順正那種從不掩飾赤裸裸在城市中的每一個角落思念葵,都同樣的教我動容。

屬於戀人之間的故事何其多,『冷靜與熱情之間』為何顯得特別動人,我想正是因為風格不同但功力同樣深厚的手筆、一致性的精緻架構與鋪陳使得故事產生奇異的光彩,進而吸引閱讀者一腳踏入男女主角的世界並且砰然心動不已吧!

Wednesday, November 20, 2002

冷靜與熱情之間(紅)

年初時就在書店看到這兩本小說了。一直沒有買下,因為不喜歡他們的版面。之後陸陸續續在書店翻閱,淡淡的文字卻老是激不起一鼓購買慾;這就是日本小說的通病吧!粗略看過,總是很難領略到什麼,可是細細咀嚼下來,卻發現越嚼越有味道。前一陣子在書店閒晃,驚訝的發現此書改版了,第五刷的他們,書籍尺寸變得比較長了,書的封皮則變成格子狀晶亮反光材質,摸起來相當有質感,翻閱起來也比前順手,當下吸引我把江國香織寫的紅版先撈回家。而這一看下來,不得了了,簡直是愛不釋手。

『冷靜與熱情之間』分別由迂仁成與江國香織書寫紅藍兩本,男女兩方以不同的角度來描述彼此愛情故事。

香織書寫的紅版之所以讓我那麼沉迷,我想是她那看似平淡其實卻相當細膩的書寫手法吧!若沒見過簡介,光從紅色的書皮來推論,一定會以為香織書寫的是「熱情」;其實不然,香織寫的是「冷靜」,但她並沒有在書中特別點明,她只是描述,描述女主角葵在米蘭的生活,透過種種生活細節,讀者自然而然會發現葵的冷調性,一種即使生活在自己從小生長的環境,面對著親密的朋友、愛人,仍給人一種莫名的疏離感的冷調性。

香織書寫的很細膩,加上葵幾乎是沒有什麼情緒的人,以至猛一看前段那些平淡的生活情境會讓人覺得有些悶,然而細細咀嚼下來卻越來越使人著迷,著迷在香織所描繪葵的那些生活情境裡。我一直覺得日本作家都很厲害,不論是村上春樹、山田詠美或是其他,他們對生活細節的描述,總是可以引領讀者到一個美好舒適的生活情境中。村上就不用說了,書裡充斥著好聽的古典樂或爵士樂、好吃又可以照著做的義大利麵、各種好喝的酒精飲料;不過,或許是因為村上男性身份,用「我」引述時,總讓我覺得那種生活是存在在雅痞男士的身上,起而效尤的魅力相對消弱,我反而只像個旁觀者似的看著那些枝節末微。看香織書寫的紅版則就不同了,同是女性的角度,葵那種平淡卻充滿優雅格調的生活,則讓我很容易融入與引發無限憧憬。

住在冬暖夏涼,古典家俱怖置淡雅的高級公寓裡;做著半職的珠寶銷售工作;閒暇時帶著書到有著達文西『最後的晚餐』濕壁畫的聖瑪麗雅感恩修道院中的青蛙中庭裡閱讀;黃昏時喜歡在裝潢樸素,但可以打開窗戶,隔著小小陽台可以看到路邊種著柳樹的浴室中泡著加著浴鹽的澡;每個星期四晚上和丹妮耶拉兩對式情侶一起去看電影;每個月平均兩次和馬梧到布拉雷的咖啡館吃早午餐,度過星期天的早晨;和馬梧在客廳中,喝著阿瑪雷特,聽著極低音量的史特勞斯歌劇,馬梧看著紅酒專門雜誌,她則讀她的小說……等等。

不論是居家佈置、閒散的生活態度、礦泉水、紅酒加尋常易見的食物,香織描寫的細緻卻不誇張,像一般尋常生活似的,因此更隔外叫人讚嘆!腦子自然而然隨著這些字句就勒起這美妙的生活情境。我終於明白為何我在書店看不下去了,因為這些字句其實更適合在放著低音量輕音樂的居家環境中,一邊品啜著紅茶,一邊細細的閱讀。

就連愛情,香織也描寫的獨樹一幟:直徑15公分左右的大玻璃缽。調通心麵的寬口缽,有白色的蓋子,裡面裝著葡萄酒的軟木塞,填滿了三分之一的缽…..每一個軟木塞上都寫著馬梧那圓圓的字體。…TO MY AOI,6.20.1996….給小寶貝。給我的寶貝。….和馬梧共有的幸福小事,一個個葡萄酒木塞…..。。一個酒塞,就有一個美妙的情境。馬梧與葵的愛情,並沒有特別浪漫的情節,所有的所有都只是清清淡淡地存在日常生活中,香織書寫的平常甚至是有些不經意的,因此隔外讓人覺得這樣的愛情不矯揉造作,是很真實的存在,進而散發出令人迷醉的味道。

香織的文字看起來簡單,但深究起來都有不凡的意義,一章一章地閱讀下來更會發現她鋪陳、塑造人物表像與內心的功力非凡。葵喜歡閱讀、喜歡泡澡,這些看似平常的活動,加強了葵表象的孤獨冷冽,但將自己放逐在自己世界中的葵卻又往往在此時表現出心對愛戀的熱切。香織這樣的安排,徹底點燃了我想要探究引發葵內心深處熱情的順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屬於他們的故事又是怎樣,進而迫不及待的將紅版看完並且去把迂仁成寫的藍版給撈回家,把他們拼湊個完全。

難怪會被日本人譽為20世紀最後最偉大的愛情名著,這兩本看似獨立的小說,在兩個作者不同風格,巧妙的書寫下,合成了一則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