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1, 2023

再也沒有蒜苗佐烏魚子了

按照作者自己講的,這本書能夠出版,是很荒謬的事情。而就我直接自己在王大閎書軒裡的書架上見到,真的有這本書時的心情,也是:天啊~真的有這樣的一本書。而且竟然是在王大閎書軒裡看到,這整個真的是太荒謬了。

Monday, April 24, 2023

野島剛漫遊世界食考學

 

看野島剛在臉書的一些發文,已有一段時間。這位日本新聞媒體工作者,曾駐載於新加坡、台灣多年,對於東南亞、東北亞亞洲地區的民情、政經,都有一番深入的研究。政經方面,就不多談了;至於民情生活方面,有時候看著看著,都會覺得這個日本人比我這個台灣人要更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看著看著只有越佩服之感。

台灣一般媒體工作者轉行書寫文章的風格,有時容易流於自己的情感投射,讀著讀著,很兩極,屬於同溫層的,共鳴感會很高;而價值觀的體現要有點不一樣,也很容易讓人覺得為了賣書而過於煽情或者浮誇。

同樣是新聞工作者偶爾的投書文章,我喜歡野島剛敘事的方式。他的文章,客觀,沒有投射過多個人的情感,平鋪直敘流暢的寫著自己的觀察與觀點。有疑問,就探索,去做田野調查;中間,喜歡的地方就說喜歡,不喜歡覺得不妥的地方就說不妥,甚至會再有爬根的執著,博學多聞,讀來讓人比較有收穫。

Sunday, January 01, 2023

慶餘年

 

2022比較特別的大概就只有把這套三百多萬字的小說讀完了。

早該在看完連續劇的時候就看原著的。但,戲劇比起文字來說,畢竟比較簡單,遂,很偷懶的只想等著上第二季的時候再知曉就好。焉知,戲劇時隔三年多,遙遙無期;再者,一日和友人J聊天聊到,他說:「小說裡後面根本就沒有最後那一刀,范閑本人根本就很平安的從北齊回南慶了...」這一聽,不得了。顯然就是不同走向,只好自己看看原著是怎麼寫的。

我看書有一個習慣就:不管是不是已經看過戲劇知道個大概,但,原著就是得從第一個字開始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