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謝哲青的印象,當然是始之於《關鍵時刻》;有趣的是,我不像一般人初初對他的印象來自於談論外星人;當時對木馬的關注度還多一點,只覺得他們都是以歷史人文、旅遊的方向來闡述一些觀點而已,而由於木馬或者眭澔平的口條要好一點,遂,存有的,頂多就是對謝哲青這個人不陌生而已。可隨著偶爾收看,印象轉為:喔!就文青。不過,是曖曖內含光,功力深厚,不是隨便亂掰,但有點內向的文青。那時,也沒特別關注他的背景,只是就片段的言談中才捉摸出,這人是讀歷史、藝術的,爬過大山(也幫忙過救援、搬過大體)、在大英博物館當過助理(這點就肅然起敬了)....總結就是做過很多事,真的是一步一腳印累積過來的人。
這是初略的印象。可,讀了這本書之後發現,謝哲青累積人生的歷程,跟我想的還是不太一樣。我原先以為他就像一般所認為的那種是好學校的聰明學生,照著一般人所想的那樣按部就班平步青雲的踩踏人生階段。結果,不然。完全沒有想到他求學的歷程頗為曲折坎坷,更沒有想到他有輕度的閱讀障礙。不過,這就是造物者的奇特之處,幫你關了一扇門,卻會幫你打開一扇窗;也許不擅閱讀,但,卻對著閱讀有著濃濃的熱情。熱情與渴望,造就不同的態度與高度就會成就想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