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8, 2004

第二意見

會看這本書,自然是因為寫【時間等候區】的古柏曼醫生給我的印象太好了;再加上【第二意見-為自己尋求更好的醫療】這本同樣是由他所寫的書的書名,對我來說正是我的需要,所以,我特意去找了這本書來瞧瞧。

我在看【時間等候區】的時候曾經提及我覺得人一旦生病,從踏進醫院到找醫生看病,無一不像轉輪盤似的在押賭,因為我們永遠都不知道遇到的那個醫生究竟符不符合你的需要。瞧!我修正了,醫生,沒所謂的好壞,我情願相信所有的醫生都是一心想要救治病患的,只是,方式或其他因素導致他使人覺得不對勁;一如在【白色巨塔】裡的財前,我並不會覺得他是壞的,起碼,在積極研究醫學技術期以救治病患的態度上來看,他盡力救治也確實拯救了很多可以救的人的性命。

沒有醫生會想要醫死人,問題是,醫生也是人,是人都會犯錯,醫生當然也有可能會對病情解讀錯誤,在患者指責醫生之餘,我不禁想到患者是不是該冷靜下來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該負些責任,因為,在治療疾病的時候患者其實還是可以尋求其他醫生的意見,匯總不同意見之後,為自己做出比較好的選擇。【第二意見-為自己尋求更好的醫療】如同【時間等候區】,古柏曼醫生用八個案例讓大家去思考醫病之間應該是互等雙向交流,而不是只有單一方我說了你就是要照做的全盤接收。

第一個案例,是發生在古柏曼醫生兒子身上的親身經歷,我也特別喜歡這個案例。第一,它會徹底讓人發現醫生真的也只是平凡人,當疾病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即使他懂得醫學知識但在親人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時候,他也會亂想、恐慌,他也會叫囂。第二,誤診的情形到處都有,它不會因為你的身分不同就降低風險,所以,普通人生病和醫生生病都有可能會遇到誤診的情形。唯一不同的是,醫生因為天天在救治病人,所以警覺心比較強,比較容易嗅出不對勁,進而主動積極為患病的親屬尋求第二個或第三個醫生的意見,為自己做出更好的抉擇。就是看了這個案例,我才深深感覺,醫病關係絕對不是患者全盤接收主治醫生的話,尤其是當患者對於治療方式有所疑問的時候。就像【台東苦悶筆記】Blog板主Tsubasa回我的留言,他期望的醫病關係就像裝修房子一樣,設計師與屋主一起討論共同創造出一個你想要的房子。房子,是你要住的,你當然有權表達你的需求;同樣的,身體是你的,不舒服有疑問的時候,更應當反應為自己尋求更好的醫療而不是只是坐在那全盤接收。Tsubasa在板面上還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選你信任的醫生』。沒錯,醫病關係真的就是這樣,醫生再好再有名氣,但若是患者對其有所懷疑有所不信任,將來又怎能配合一起對抗疾病呢?相信自己的直覺,這是很重要的。古柏曼醫生在這個案例裡說道:『.....我們想要跟病人和家屬分享的,是察覺自己親人情況不對的那種感覺,有沒有專業知識倒不是那麼重要....』古柏曼醫生的太太正是因為相信自己的直覺才讓自己的兒子順利得救。

尋求第二意見對病人來說是重要的,但許多人卻不敢這麼做,原因是怕對自己第一個醫生不好意思進而惹惱了他。這點,我自己也有相同的困擾。我並不是質疑我的主治醫生的專業,而是,在狀況不是很明朗清楚,身為病患的我只是想再多聽聽一兩個醫生的看法,再去想想自己該怎麼做。不好意思的情緒困擾我很久,雖然,我後來真的有去尋求第二意見;然,看了這本書的導讀部分我才發現,這個概念絕對是對的,但執行的過程有誤。寫導讀的賴其萬醫生在本書前言寫道他自己年輕的時候,在發現病人或家屬對他的處理不太有信心而希望他能推薦另一位醫生給他們第二意見的時候,他總覺得受到羞辱、委屈;但後來當他面對一些沒有把握的疑難雜症時,反倒會坦蕩主動地建議其他比他更有能力的醫生或醫院給病人,因為醫生與病人都需要接受第二意見。只是,尋求第二意見的時候,病患應該知會第一位醫生,這樣第一個醫生和之後的醫生也才會有會商的機會,才能分享過去已做過的檢查報告以免所有的檢查又要重新再檢查一遍,浪費病人體力之餘更浪費了社會資源。我自己就是因為怕對原先的醫生不好意思,所以沒有告知他也沒有拿完整醫療病歷即去尋找第二意見;第二個醫生在得不到完整資訊之下自然也做不出什麼有效的建議,弄得我自己累了煩了也不想再去探究竟。

古柏曼醫生在第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之後,寫的都是被當第二意見詢問的案例。在當中,釐清了我很多事情。第一,呈如我先前所說的,第二意見要建立於患者第一個醫生有被通知,然後兩個醫生相互交流了解狀況才有用。第二,外國的月亮真的沒有比較圓,美國醫療體系一向讓人津津樂道,但,誤診的情形一樣也不少,日劇【白色巨塔】的情節在本書的第三個案例重演一遍。古柏曼醫生在案例裡所扮演的角色正是【白色巨塔】裡的里見醫師,而那個誤判的醫生估且可以把他當成財前這個角色。醫療制度絕對會影響醫療品質,誤判,牽扯的因素太多,絕對不是只有醫生專業素養,就像本案例誤判醫生史派瑞對古柏曼醫生質疑時的回話:『你平常一個早上看幾個病人?六個?最多七個吧!還有一堆住院醫生、實習醫生幫你處理雜事...到我這來當一個星期的醫生看看吧!...我們得遵循一定的醫療原則。....該做的我都做了,再多的話就不符合成本效益...』連古柏曼醫生也不得不承認誤判醫生所說的話,對患者是否能細心檢查、解說,和醫院的制度有絕對的關係。也因此,對於我上篇寫到對某某醫生的回答無法感到苟同事件,完全釋懷。我媽對於一向尖牙利嘴的我當時沒有反譏那位醫生的行為感到有點不可思議,我的說法是:『我在那邊看個醫生等了兩個多小時,後面還有一堆病人在等著,懶得跟他計較免得讓後面的人等的更久。』三個小時要看六十到七十個病人,用算數自己除除,一個門診病人能分配到的時間約3-5分鐘,你能期望醫生在3-5分鐘內給你什麼『仔細』的檢查與解說?如果說,第三個案例那個誤診醫生抱怨古柏曼醫生一早上看得病人沒他來的多,我真想說,那你來台灣看看,我們的門診一科一早上每個醫生起碼都要看到20-30個以上,以符合各家醫院的成本效應。想到此,我雖感嘆但怎能不跟著釋懷?在種種制度下,我想,很多醫生就算想要仔細好好看,好好解說,也有心無力吧;更遑論有些人等得不耐煩還會去敲醫生門診大門呢!去看看Tsubasa的Blog就知道,醫生壓力真的也不小。在病人角度,我們要求醫生要將心比心,同樣的,我們是不是也該用將心比心的態度對待醫生?!

台灣版的【白色巨塔】正在上演。我自己在觀看日劇【白色巨塔】醫療疏失的喬段並不會很認同一有醫療疏失就要控告的行為,更不認同關口律師所說的:『即使你以前救了三千條命,但是不容許你犯錯一次。』這樣的指責,因為這樣的要求對一個醫生來說實在是太過嚴苛。醫生誤診的確比犯其他的錯要來得難以被接受,因為那牽扯的可能是人命一條,但,正因為是『人』命,疾病與人體自身細胞本來就有太多的不可預測,除非是蓄意,否則,治不好,全數怪到醫生頭上,我想,有點不公平;而一有問題就不能被原諒,那以後誰還敢當醫生幫人治病?這樣的說法或許有點殘酷,但,我比較希望看到的情形是像日劇裡東教授對財前所說的那些,是疏失,就承認,誠心承認犯下錯誤並且記取教訓以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的心情去面對未來的病患讓錯誤遺憾不再發生,我想,這比一眛的對簿公堂要來的重要。

絕對推薦此書,如果沒時間看,只要看看本書前面黃達夫醫生及賴萬其醫生的導讀,也夠了。

------------------------------------------------------------------------------
後記:
我覺得我爸在教訓我的時候說得最好,自己的身體自己顧。撇去先天基因導致的疾病及人體自然老化延伸出來的毛病,其實,大多數的疾病都是後天自己造成的,自己平常不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等到生病了才要要求醫生一定要給你治好;治不好,又怪人家,會不會過分了點。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Dear
看來妳最近生活過得很充實哩!

先是讀了不少書,而且是百分之百地「讀」進去了,所以才能夠寫出這麼精闢而且深入的評論。我一直在想,或許是自己的日子過得太過混亂了,以致於我無法靜下來把每一次所讀到的所看到的,那種當下深深的悸動給捕捉下來,化成文字,於是只有每次的當下都只是短短的曇花一現而己。這樣或許也沒什麼不好,「隨性」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只要我知道,自己曾經「經歷」過就好;可是看完妳的文章,逛完妳的部落格後,我總是會有太多的感觸,「認真」是我所想要的方式之一,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更認真的看待書寫這件事,或許正因為我的心裡渴望著自由,而我天真的以為,透過書寫,說不定可以為自己換來自由。

不過顯然有很多時候是無法盡如人意的。當你真的成了一個靠文字為生的人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擁有完整的海闊天空,天曉得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境。我無法思考太多,也不想太過深入去探究,因為現在的我,暫且無力改變現狀~~雖然,我的內心開始甦醒,告訴自己不能再逃避了,所以我得好好地、專心地,寫一封信。懂我在說什麼嗎?我想妳會懂的。

沒想到【白色巨塔】竟然還在,而且似乎進入了高潮,完全同意你的說法,關口律師可以伸張正義,但不該是如此絕對的指責。只是我中斷了好一陣子,要去找米可拿VCD來看個過癮,在下一個連放三天的假期裡。

Anonymous said...

你推薦的兩本書讓我都很想看。適合讓我在大陸無聊的夜晚補充知識。

Anonymous said...

「第二意見」這本書真的很好看!

不過曾經歷過幾個醫生實在很沒度量.......當我尋求第二意見被他們發現時,竟然就斷然把我給拒於千里之外了!!

這算什麼啊?!

身體是我自己的,難道我不可以尋求其他醫生的意見嗎?真是夠了!

Becky said...

◎親愛的frances,

故步自封只會讓自己學得越少。
醫生與醫生間有不同意見,互相交流才能互相成長。沒雅量接受,損失的,真的是只有他們自己。我也同意妳說的。受病痛的是病人,病人當然有權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