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11

杜拉拉3: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裡

感覺上,第三冊應該是跟第二冊同期寫的!相形之下,第三冊又像第一冊一樣讓我讀得比較津津有味。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杜拉拉的轉職,於是不管是獵頭公司、面試的過程或者談C&B的制度,感覺收穫性大於第二冊的講究部門上下溝通技巧、平行間的協調...等

個人覺得極有收益的部分在於杜拉拉最後跳巢轉職於SH的部分所遇到的種種狀況的著墨。

Monday, August 15, 2011

阪急電車

如果不是在飛機上看了電影,而且沒看完,這本,之前就已經聽過的書,我應該不會這麼快下手買回家看。買回來翻閱之後,一點都不後悔!

果然,就像電影一樣,是個迷人的小品;雖然翻譯翻得台化的可怕,但,還是不減我喜歡的程度。先說翻譯好了。也許為了要貼近台灣式的用語,書裡用了很多語助詞,像「咩」!可說真的,「咩」這個字,是晚期才出現的吧!雖然不是火星文,但到底也不是正確的發語詞,加上背景是日本,日本人說話多半還是會講就所謂的敬語,於是,這樣一看下來,就亦發覺得怪。特別是像時江這種有點年紀的長者,對待陌生人說話一定會更加的謹慎,於是像小說裡面那樣對美莎直接說:「真是個爛男人..」怎樣還是讓我覺得有點太情緒化,不太合乎那個氛圍。相形之下電影裡面,她只是淡淡有禮的對美莎說:「最好還是跟他分開。」的這種說法,我就覺得比較能合乎既是陌生人又是長者的忠告。

Sunday, July 10, 2011

極南 南到世界盡頭

黃麗如應該是目前我最喜歡的線上旅遊記者,看了這本,更是這麼覺得。

之所以會喜歡她,是因為她的旅行,除了工作上的,很多,都是她自己花時間花金錢去實行的,而且,地點都是台灣人一般比較少自助到達的地方,理由只有一個字:遠;還有,相對的資訊不多。但她,非常有冒險犯難的精神,也於是,文章總是讓人有不同視野的開展。記得之前有報導指出一些行腳節目要結束,訪問了某個計程車司機,他是如是說:因為經濟上只能夠養家活口,沒有多餘的金錢可以去旅行,透過這些節目可以看到世界不同的角落是這麼的不一樣,覺得很棒。看黃麗如的這本「極南」,我也有同樣的感覺!

Sunday, May 15, 2011

父後七日

並沒有看過電影。可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看到這篇父後七日其實只是一篇散文的時候,很是驚訝。除了驚訝篇幅情節比我想像中的少之外,還很感動於這些看來好像平鋪直述的文字的背後,其實,有著很深的情感與哀慟,所以,讀來格外讓人動容。

Saturday, April 23, 2011

川內倫子攝影日記 I、II

談這本書,可以分成三方面。

第一,是整體。不能否認,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不就一般的流水帳,寫今天去了哪裡作了什麼事,再配上張照片;而且照片有時候還文不對題。要不是因為是有名的攝影師,這樣,也可以出一本書啊?!

耐著性子再看下去,卻慢慢有了不同的想法。

首先,是照片。川內倫子的照片,看著看著會發現,她並不是很刻意去拍照,有時,甚至是有點隨性;可正因為是隨性,所以展現出來的,有些,反而有一種平凡中的不平凡;該怎麼說呢!應該說,會讓你有一種:喔~原來這些不起眼的東西拍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啊!當然,畢竟是攝影師,所以拍攝的焦點有時候也很不一樣,也許只是一隻沾板上的魚,可擺放的位置不同,感覺就也有點不同;也許只是和朋友吃喝的桌上食物照,沒甚麼特別,可或許就是不是刻意的不經意,看著,有種認真生活的味道。坦白說,我也希望給人的感覺是這樣。因此,川內倫子的攝影日記,激起了我隨意拍照的興趣。工具,不一定要精準的單眼,也許手機,也許LOMO,也許...很多也許,端看怎麼自由運用。用不著太過工整,這點是我要好好學習的。